高枕无忧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把枕头垫得高高的;无忧无虑地睡大觉。原形容平安无事;不必担忧。后也指思想麻痹;放松警惕。
出处《旧五代史 世袭传二 高季兴》:“且游猎旬日不回,中外之情,其何以堪,吾高枕无忧矣。”
例子孔明已死,我等皆高枕无忧矣。(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四回)
基础信息
拼音gāo zhěn wú yōu
注音ㄍㄠ ㄓㄣˇ ㄨˊ 一ㄡ
繁体高枕無憂
感情高枕无忧是中性词。
用法偏正式;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劝告、指责等场合。
辨形“忧”,不能写作“优”。
辨析高枕无忧和“万事大吉”;都可形容不会出什么问题;可以安心。但高枕无忧偏重于思想上放松警惕;麻痹大意;“万事大吉”偏重在事情已顺利完成;不会出问题。
谜语最快乐的睡眠
近义词无忧无虑、麻痹大意
反义词枕戈待旦
英语sleep peacefully without anxiety; rest easy
俄语почивáть на лáврах
日语安定(あんてい)して心配(しんぱい)しない
德语sich ein dickes Kissen unter den Kopf legen und sorglos schlafen(sich in Sicherheit wiegen)
法语dormir sans inquiétude(dormir sur ses deuxoreilles)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衣锦褧衣(意思解释)
- 改俗迁风(意思解释)
- 石枯松老(意思解释)
- 嫁狗随狗(意思解释)
- 苦尽甘来(意思解释)
- 色飞眉舞(意思解释)
- 奇才异能(意思解释)
- 赶尽杀绝(意思解释)
- 头面人物(意思解释)
- 神出鬼入(意思解释)
- 饿虎吞羊(意思解释)
- 土木形骸(意思解释)
- 进道若退(意思解释)
- 离弦走板(意思解释)
- 生公说法(意思解释)
- 淡泊以明志,宁静以致远(意思解释)
- 胡子拉碴(意思解释)
- 如痴如醉(意思解释)
- 忙不择价(意思解释)
- 超然物外(意思解释)
- 绵里藏针(意思解释)
- 匪夷所思(意思解释)
- 刮目相看(意思解释)
- 浅见薄识(意思解释)
- 繁荣富强(意思解释)
- 哀兵必胜(意思解释)
- 家常便饭(意思解释)
- 是非曲直(意思解释)
※ 高枕无忧的意思解释、高枕无忧是什么意思由新迈词文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扬眉吐气 | 扬眉:扬起眉头;吐气:吐出怨气、闷气。形容摆脱压抑心情后的高兴;得意的神情。 |
天旋地转 | 指天地转动。比喻时事变迁。也形容人头晕眼花的感觉。 |
安内攘外 | 原就药的疗效而言。后多指安定内部,排除外患。 |
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 | 忧虑在天下人之前,享受在天下人之后。比喻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。 |
多谋善虑 | 谋:谋划,策划;虑:思考。富于智谋,又善于思考。 |
鉴影度形 | 观察揣度人的形迹。 |
紫陌红尘 | 紫陌:京城的道路;红尘:尘埃。指京城道上非常热闹,尘土飞扬。形容京城繁华或比喻虚幻的荣华。 |
苦思冥想 | 绞尽脑汁,深沉地思索。 |
遁世离俗 | 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。 |
主忧臣劳 | 忧:忧患。君主有了忧患,臣下就要为他效力。 |
头面人物 | 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(多含贬义)。 |
毁于一旦 | 一旦:一天。指得来不易的东西;一下子就毁掉了。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或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灭掉。 |
不费吹灰之力 |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,不花一点力气。 |
亲上成亲 | 谓原是亲戚,又再结姻亲。 |
表里如一 | 表:外表;里:内心。外表和内心一个样。外表与内部一致。形容人的言论、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。 |
风急浪高 | 形容风浪很大。 |
急功近利 | 急:急于;功:成效;成就;近:眼前的利益。急于追求成效;贪图眼前利益。 |
新官上任三把火 | 指官员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。 |
共为唇齿 | 比喻互相辅助。 |
白草黄云 |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。 |
忙不择价 | 匆忙中售货要不了好价钱。 |
起死回生 |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。形容医术高明。也指将没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来。 |
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 | 征:征战;荡:扫荡。形容转战南北,奋勇杀敌。 |
运筹帷幄 | 运筹:筹划;策划。帷幄:军中营帐。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。 |
移日卜夜 | 指昼夜相继。 |
无声无息 | 息:音信;消息。没有声音;没有气息。形容没有声响;不为人觉察。 |
昏聩无能 | 昏:眼睛看不清楚;聩:耳朵听不清楚。眼花耳聋,没有能力。比喻头脑糊涂,没有能力,分不清是非。 |
河山之德 | 《诗·墉风·君子偕老》:“委委佗佗,如山如河,象服是宜”。陆德明释文:“《韩诗》云:德之美貌”。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疏》:“如山凝然而重,如河渊然而深,皆以状德容之美”。后以《河山之德》形容妇人德容之美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