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到自然成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下了足够功夫,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。
出处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3回:“这师父原来只是思乡难息!若要那三三行满,有何难哉!常言道:‘功到自然成’哩!”
例子师父不必挂念,少要心焦。且自放心前进,还你个“功到自然成”也。(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十六回)
基础信息
拼音gōng dào zì rán chéng
注音ㄍㄨㄥ ㄉㄠˋ ㄗˋ ㄖㄢˊ ㄔㄥˊ
感情功到自然成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分句;用于劝诫人。
谜语铁杵磨绣针
近义词功到事成
反义词前功尽弃
英语Constant effort yields sure success.(Spit on a stone,and it will be wet as last.)
日语努力(どりょく)が十分(じゅうぶん)尽(つく)されればおのずと成功する
德语Ausdauer führt sicher zum Erfolg.
法语petit à petit,l'osieau fait son nid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食不充口(意思解释)
- 趁火打劫(意思解释)
- 齐头并进(意思解释)
- 狐死首丘(意思解释)
- 鹤立鸡群(意思解释)
- 当仁不让(意思解释)
- 生龙活虎(意思解释)
- 志在千里(意思解释)
- 皮开肉绽(意思解释)
- 以身试法(意思解释)
- 春山如笑(意思解释)
- 极重不反(意思解释)
- 废书而叹(意思解释)
- 一哄而起(意思解释)
- 倦鸟知还(意思解释)
- 拔茅连茹(意思解释)
- 吴下阿蒙(意思解释)
- 心旷神怡(意思解释)
- 新官上任三把火(意思解释)
- 奇货可居(意思解释)
- 经史百子(意思解释)
- 风虎云龙(意思解释)
- 地大物博(意思解释)
- 有求必应(意思解释)
- 公子哥儿(意思解释)
- 臭名昭著(意思解释)
- 不在话下(意思解释)
- 了如指掌(意思解释)
※ 功到自然成的意思解释、功到自然成是什么意思由新迈词文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在此一举 | 在:在于,决定于;举:举动,行动。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。 |
狐群狗党 | 与狐;狗结群为党。比喻勾结在一起的坏人。 |
清清楚楚 | 清晰明白有条理。 |
长夜之饮 | 指通宵宴饮。 |
土木形骸 | 形骸:指人的形体。形体象土木一样。比喻人的本来面目,不加修饰。 |
止于至善 |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。 |
一寸光阴一寸金 | 一寸光阴:指日影移动一寸;形容很短的时间。形容时间的宝贵。 |
生死有命 | 生死;生存和死亡。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的。指事势所至、人力不可挽回。 |
光前启后 | 犹“光前裕后”。 |
一鼻子灰 |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。《红楼梦》五五回:“幸而平姐姐在这里,没得臊一鼻子灰,趁早知会他们去。” |
公才公望 | 才:才识;望:名望。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。 |
鬼头鬼脑 | 形容举止诡秘;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。 |
专心一志 | 形容一心一意,集中精力。 |
十恶不赦 | 十恶:旧刑律中规定的十种重罪。指罪恶极大;不可饶恕。 |
三个臭皮匠,合成一个诸葛亮 | 诸葛亮: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。比喻人多智广。 |
依样画葫芦 |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;也作“依样葫芦”;“比着葫芦画瓢”、“照葫芦画瓢”。 |
任凭风浪起,稳坐钓鱼台 |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,都信心十足,毫不动摇。同“任凭风浪起,稳坐钓鱼船”。 |
超然绝俗 |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。谓远过于寻常之辈。汉·班固《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》:“方之古贤,实有伦序,采之于今,超然绝俗,诚社稷之蓍龟,大汉之栋甍。”宋·陆游《与姜特立书》:“《茧庵记》及《初营》、《落成》二诗,大老手笔,超然绝俗。” |
汲汲顾影 | 惶惶然自顾其影,孤苦失望的样子。也指频频地自顾其影,洋洋得意的样子。 |
匪夷所思 | 匪;即“非”;不是;夷:通“彝”;法度、常规;引申为寻常的;一般的。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。形容人的思想、言谈、技艺、事情等离奇;超出寻常。 |
丰功伟绩 | 丰:多;伟:大;显赫。伟大的功勋和成就。 |
面授机宜 | 面:当面;授:教;传授;机宜:适应时机的对策、办法。当面教给应采取的机密的对策或措施。 |
惹是生非 | 惹:引起。非:事端。招惹是非;引争事端。 |
命途多舛 | 舛:不顺,不幸。命运充满不顺。指一生坎坷,屡受挫折。 |
西学东渐 | 渐:流入。西方的各种学说向东方流传。 |
有风有化 | 谓有教育意义。 |
角巾东路 | 《晋书·羊祜传》:“尝与从弟琇书曰:‘既定边事,当角巾东路,归故里,为容棺之墟。’”意谓辞官退隐,登东归之路。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。 |
双管齐下 | 管:笔;齐:同时。双手执笔同时作画。比喻为达到某个目的同时采取两种措施或同时做两件事情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