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相闻问的成语故事


不相闻问

拼音bù xiāng wén wèn

基本解释闻问:通消息,通音讯。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。

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严助传》:“于是拜为会稽太守。数年,不闻问。


暂未找到成语不相闻问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不相闻问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直言贾祸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十五年》:“子好直言,必及于难。”
惨不忍睹 清 黄小配《洪秀全演义》:“尸首堆积,惨不忍睹。”
亦复如是 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尤悔》:“刘琨善能招延,而拙于抚御,一日虽有数千人归投,其逃散而去,亦复如此。所以卒无所建。”
颠沛流离 宋 张世南《游宦纪闻》第九卷:“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,保有之难也,而共振显之。”
见多识广 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:“还是大家宝眷,见多识广,比男子汉眼力,到胜十倍。”
喟然长叹 《论语·子罕》:“颜渊喟然叹曰:‘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。’”
学而时习之 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子曰:‘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!”
流离转徙 清 戴名世《周烈妇传》:“与其妇翁皆贱业,两人流离转徙者久之。”
反治其身
以弱制强 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将苑·将刚》:“善将者,其刚不可折,其柔不可卷,故以弱制强,以柔制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