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锤打锣,一锤定声的成语故事


千锤打锣,一锤定声

拼音qiān chuí dǎ luó,yī chuí dìng shēng

基本解释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

出处李文亢《婚事》:“千锤打锣,一锤定声,最后还是中祥开了腔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千锤打锣,一锤定声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千锤打锣,一锤定声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合浦珠还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循吏传 孟尝》:“(合浦)郡不产谷实,而海出珠宝,与交阯比境……尝到官,革易前敝,求民病利。曾未逾岁,去珠复还,百姓皆反其业。”
门当户对 宋 张端义《贵耳集》中卷:“个样村僧,岂是寻常种草?要得门当户对,还他景胜人奇。”
严刑峻法 东汉 班固《汉书 丙吉传》:“后遭条狱之诏,吉扞拒大难,不避严刑峻法。”
大惑不解 庄周《庄子 天地》:“大惑者,终身不解;大愚者,终身不灵。”
心里有鬼 莫应丰《将军吟》第28章:“你这个小子,心里有鬼,不甘心。”
年少无知 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二卷:“口尚乳臭,谓世人年少无知;三折其肱,谓医士老成谙练。”
薄暮冥冥 宋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薄暮冥冥,虎啸猿啼。”
暴取豪夺 宋 苏轼《策断上》:“国用不足,则加赋于民,加赋而不已,则凡暴取豪夺之法,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。”
敲诈勒索 曲波《林海雪原》:“专门纠察库仑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,为非作歹,敲诈勒索,无恶不作。”
逆来顺受 宋 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戏文第12出:“逆来顺受,须有通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