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不由径的成语故事


行不由径

拼音xíng bù yóu jìng

基本解释径:小路,引伸为邪路。从来不走邪路。比喻行动正大光明。

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有澹台灭明者,行不由径,非公事,未尝至于偃之室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行不由径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行不由径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不可胜举 明 方孝孺《答俞景文》:“古之传世者虽不可胜举。”
嫁狗随狗 宋 陈造《题六幺后》:“兰摧蕙枯昆玉碎,不如人家嫁狗随狗鸡随鸡。”
弦外之响 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四二:“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,惜不于意境上用力,故觉无言外之味,弦外之响。”
八荒之外 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仲尼》:“虽远在八荒之外,近在眉睫之内,来干我者,我必知之。”
辞简意足 元·白珽《湛园静语·叶水心》:“如此数卷,辞简意足,一坐骇然。”
举贤任能 《礼记 大传》:“三曰举贤,四曰使能。”
神出鬼入 《淮南子 兵略训》:“善者之动也,神出而鬼行。”
苦口之药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奋传》:“夫良药苦口,惟疾者能甘之;忠言逆耳,惟达者能受之。”
营私舞弊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:“南洋兵船虽然不少,叵奈管带……营私舞弊,那里还有公事在他心上。”
见危致命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士见危致命,见得思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