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惠而实不至的成语故事

拼音kǒu huì ér shí bù zhì
基本解释惠:给人以好处;至:到。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;而实际的利益却到不了别人身上。
出处西汉 戴圣《礼记 表记》:“口惠而实不至,怨灾及其身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口惠而实不至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口惠而实不至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 | 《论语 为政》: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 |
脆而不坚 | 毛泽东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:“华而不实,脆而不坚。” |
任人唯亲 | 毛泽东《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》:“过去张国焘的干部政策与此相反,实行‘任人唯亲’,拉拢私党,组织小派别。” |
举世混浊 | 战国楚·屈原《离骚》:“世混浊而不分兮。” |
骨肉离散 | 《诗经 唐风 杕杜序》:“《杕杜》,刺时也。君不能亲其宗族,骨肉离散,独居而无兄弟,将为沃所并尔。” |
炙手可热 | 唐 杜甫《丽人行》:“炙手可热势绝伦,慎莫近前丞相嗔。” |
鬼烂神焦 | 唐 韩愈《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》:“截然高周烧四垣,神焦鬼烂无逃门。” |
拭目以待 |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朝廷旧臣,山林隐士,无不拭目以待。” |
白日见鬼 | 宋 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第六卷:“在京师时有语曰:‘吏、勋、封、考,笔头不倒……工、屯、虞、水,白日见鬼。’” |
仁义道德 | 唐·韩愈《原道》:“后之人,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,孰从而听之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