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倡百和的成语故事


一倡百和

拼音yī chàng bǎi hè

基本解释和:呼应,附和。一人首倡,百人附和。形容附和的人极多。

出处金 元好问《续夷坚志 胡公去狐》:“夜半,狐鸣后圃中,一倡百和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一倡百和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一倡百和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吸血鬼
严阵以待 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汉光武帝建武三年》:“甲辰,帝亲勒六军,严阵以待之。”
有约在先 元·无名氏《举案齐眉》第一折:“老夫人,这事本已有约在先,况兼孩儿又执意定要嫁她,也是他的缘分了。”
意气风发 三国 魏 曹植《魏德论》:“武皇之兴也,以道凌残,义气风发。”
德容言功 语出《礼记·昏义》。见“德言容功”。
炙手可热 唐 杜甫《丽人行》:“炙手可热势绝伦,慎莫近前丞相嗔。”
兵无常势 先秦 孙武《孙子 虚实》:“夫兵形象水,水之形,避高而趋下;兵之形,避实而击虚。水因地而制流,兵因敌而制胜。故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;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,谓之神。”
爱才如渴 清·叶燮《原诗·外篇上》:“嫉恶甚严,爱才若渴,此韩愈之面目也。”
十羊九牧 《隋书 杨尚希传》:“所谓民少官多,十羊九牧。”
路无拾遗 《孔子家语·相鲁》:“孔子初仕为中都宰,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,长幼异食、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、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、路无拾遗、器不雕伪,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