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贤黜佞的成语故事


进贤黜佞

拼音jìn xián chù nìng

基本解释进用贤良,黜退奸佞。

出处《魏书·崔光传》:“博采刍尧,进贤黜佞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进贤黜佞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进贤黜佞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轻而易举 《诗经 大雅 烝民》:“人亦有言,德輶如毛,民鲜克举之。”宋 朱熹注:“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,然人莫能举也。”
没颠没倒 元 李行道《灰阑记》第二折:“你两个都不为年纪老,怎么的便这般没颠没倒,对官司不分个真假,辨个清浊。”
致远恐泥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张》:“虽小道,必有可观者焉;致远恐泥,是以君子不为也。”
披肝沥胆 唐 刘贲《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策》:“或有以系危之机,兆存亡之变者,臣清披肝沥胆,为陛下别白而重言之。”
靡所底止 《诗经·小雅·祈父》:“胡转予于恤,靡所底止。”
拭目以待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朝廷旧臣,山林隐士,无不拭目以待。”
材轻德薄 宋 朱熹《论臧否所部守臣状》:“熹委是材轻德薄,不足取信,岂复更敢臧否人物。”
饥肠辘辘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西湖主》:“而枵肠辘辘,饥不可堪。”
谦受益,满招损 明·沈采《千金记·延访》:“谦受益,满招损。”
流离颠沛 宋 洪迈《容斋续笔 杜老不忘君》:“前辈谓杜少陵当流离颠沛之际,一饭未尝忘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