剥床及肤的成语故事


剥床及肤

拼音bō chuáng jí fū

基本解释剥:六十四卦之一,坤下艮上,意即剥落、烂;及:到。原指损害及于肌肤。后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。

出处宋 陈亮《义乌县减酒额记》:“剥床及肤,其忧岂不在民乎!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剥床及肤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剥床及肤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艺高人胆大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66回:“这正是艺高人胆大。蒋爷竟不慌不忙的答道:‘实是半路出家,何必施主追问呢?’”
忧喜交集
居重驭轻 宋·俞文豹《吹剑录外集》:“故自三代、秦、汉迄我朝,皆以兵得天下,人主皆亲历行阵,习知武事,知居重驭轻之势。”
雪兆丰年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三回:“古人云:‘雪兆丰年’。”
照葫芦画瓢 宋·魏泰《东轩笔录》第一卷:“太祖笑曰:‘颇闻翰林草制,皆检前人旧本,改换词语,此乃俗所谓‘依样画葫芦’耳,何宣力之有?’”
繁文缛节 宋 苏轼《上圆丘合祭卞议》:“省去繁文末节,则一岁可以再郊。”
以身试法 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尊传》:“明慎所职,毋以身试法。”
流离颠沛 宋 洪迈《容斋续笔 杜老不忘君》:“前辈谓杜少陵当流离颠沛之际,一饭未尝忘君。”
下临无地 唐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飞阁流丹,下临无地。”
唯物主义 毛泽东《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,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