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柙出虎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柙:关猛兽的木笼。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。后多比喻放纵坏人。
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季氏》:“孔子曰:‘……虎兕出于柙,龟玉毁于椟中,是谁之过与?’”
例子开柙出虎,孔宣父不责他人;当路斩蛇,孙叔敖盖非利己。(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二)
基础信息
拼音kāi xiá chū hǔ
注音ㄎㄞ ㄒ一ㄚˊ ㄔㄨ ㄏㄨˇ
繁体開柙出虎
感情开柙出虎是中性词。
用法连动式;作宾语;比喻放纵坏人。
近义词放虎归山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用智铺谋(意思解释)
- 自怨自艾(意思解释)
- 价值连城(意思解释)
- 空穴来风(意思解释)
- 纵横开合(意思解释)
- 丑声远播(意思解释)
- 诛求无度(意思解释)
- 荒淫无耻(意思解释)
- 喟然长叹(意思解释)
- 照葫芦画瓢(意思解释)
- 宁为鸡口,不为牛后(意思解释)
- 止沸益薪(意思解释)
- 爱才如渴(意思解释)
- 时易世变(意思解释)
- 不翼而飞(意思解释)
- 雄心壮志(意思解释)
- 一场空(意思解释)
- 纷乱如麻(意思解释)
- 饭囊酒瓮(意思解释)
- 令人满意(意思解释)
- 三十三天(意思解释)
- 满园春色(意思解释)
- 将功折罪(意思解释)
- 度德量力(意思解释)
- 立地书橱(意思解释)
- 热气腾腾(意思解释)
- 前仆后继(意思解释)
- 踵武前贤(意思解释)
※ 开柙出虎的意思解释、开柙出虎是什么意思由新迈词文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解铃还须系铃人 | 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,仍由谁去解决。 |
月明千里 | 月光普照大地。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,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。 |
掉舌鼓唇 | 炫耀口才,夸夸其谈。 |
匡乱反正 | 消除混乱局面,恢复正常秩序。 |
胸有成竹 |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。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;有打算或有把握。成:完全的。 |
遁世离俗 | 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。 |
名重一时 | 一时期内名声很大,受到广泛重视。亦作“名震一时”、“名得当时”、“名噪一时”、“名倾一时”。 |
鸿鹄将至 | 鸿鹄:天鹅。指学习不专心。现表示将有所得。 |
九霄云外 | 九霄:天的最高处。比喻无限高远的地方。 |
抛砖引玉 | 抛出砖头;引来白玉。比喻用粗浅的、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;引出别人高明的、或熟的意见或作品。常用作谦词。 |
半路出家 | 半路:路途走到一半;指成年以后;出家:离家去当和尚、尼姑。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、尼姑或道士的。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。 |
化鸱为凤 | 比喻能以德化民,变恶为善。鸱,猫头鹰,古人以为凶鸟。语本《后汉书·循吏传·仇览》:“时考城令河内王涣,政尚严猛,闻览以德化人,署为主簿。谓览曰:‘主簿闻陈元之过,不罪而化之,得少鹰鹯之志邪?’览曰:‘以为鹰鹯不若鸾凤。’” |
扬威耀武 | 见“扬威曜武”。 |
供不应求 | 供应不能满足实际需要。供:供应。 |
气象万千 | 气象:景象;万千:泛指极多。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。 |
户告人晓 | 让每家每人都知道。 |
倒裳索领 | 索:搜寻、寻求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。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。 |
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|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,混一天算一天,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。 |
羊质虎皮 | 质:本性。羊虽然披上虎皮,还是见到草就喜欢,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,它的本性没有变。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。 |
凡夫俗子 | 泛指平庸的人。 |
信口开河 | 随口乱说一气。指说话没有根据;不可靠。信口:随口;开河:指说话时嘴唇张合。 |
子继父业 |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。 |
任凭风浪起,稳坐钓鱼台 |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,都信心十足,毫不动摇。同“任凭风浪起,稳坐钓鱼船”。 |
千家万户 | 众多人家。 |
乐以忘忧 |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。 |
义不容辞 | 义:道义;容:允许。辞:推辞。道义上不允许推辞。 |
战不旋踵 | 旋:转。踵:脚后跟。打仗时不向后转。形容勇猛向前。 |
昏聩无能 | 昏:眼睛看不清楚;聩:耳朵听不清楚。眼花耳聋,没有能力。比喻头脑糊涂,没有能力,分不清是非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