弃甲倒戈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丢弃铠甲,放下兵器。表示战败。
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6回:“若是这个月破不的,只可依张子布之言,弃甲倒戈,北面而降之耳。”
例子清·薛福成《庸庵笔记·述异·徐庶成真》:“须臾,贼众纷纷弃甲倒戈而北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qì jiǎ dǎo gē
注音ㄑ一ˋ ㄐ一ㄚˇ ㄉㄠˇ ㄍㄜ
繁体棄甲倒戈
感情弃甲倒戈是贬义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战争等。
近义词弃甲负弩、丢盔弃甲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直言贾祸(意思解释)
- 喜笑颜开(意思解释)
- 满天星斗(意思解释)
- 离经辨志(意思解释)
- 长夜之饮(意思解释)
- 粗服乱头(意思解释)
- 不能自拔(意思解释)
- 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(意思解释)
- 龙争虎斗(意思解释)
- 事与愿违(意思解释)
- 风虎云龙(意思解释)
- 之子于归(意思解释)
- 安闲自得(意思解释)
- 目无全牛(意思解释)
- 扪心自问(意思解释)
- 如痴如醉(意思解释)
- 牵肠挂肚(意思解释)
- 足衣足食(意思解释)
- 鸡口牛后(意思解释)
- 耳聪目明(意思解释)
- 赤胆忠心(意思解释)
- 有志竟成(意思解释)
- 穷愁潦倒(意思解释)
- 止戈兴仁(意思解释)
- 脸黄肌瘦(意思解释)
- 辞喻横生(意思解释)
- 声驰千里(意思解释)
- 湖海飘零(意思解释)
※ 弃甲倒戈的意思解释、弃甲倒戈是什么意思由新迈词文网提供。
成语接龙(顺接)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双凫一雁 | 汉苏武出使匈奴被羁,归国时留别李陵的诗中有“双凫俱北飞,一雁独南翔”之句。后以“双凫一雁”为感伤离别之词。 |
合浦珠还 | 合浦:汉代郡名,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。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。 |
满满当当 | 形容很满的样子。 |
缘悭分浅 | 悭:欠缺。缘分欠缺。指与对方无缘相见 |
算无遗策 | 算:计划;遗策:失算。形容策划精密准确,从来没有失算。 |
赶尽杀绝 | 驱除干净;彻底消灭。比喻残忍狠毒;不留余地。 |
天之骄子 | 骄子:宠儿。老天爷的宠儿。汉朝人因匈奴极为强盛而称之为“天之骄子”;意即匈奴为天所骄宠。现指条件极其优越;特别幸运的人。也指非常勇敢或有特殊贡献的人。 |
言而无信 | 信:信用。说话不算数;没有信用。原作“言而不信”。 |
繁文缛节 | 文;节:旧时指礼节;缛:繁重。繁琐过多的礼节、仪式。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。 |
惊心动魄 | 原指作品文辞优美;使人感受极深;震动极大。后形容令人震惊、感动、紧张之极。 |
推三阻四 | 找各种借口推托、阻挠。 |
万马奔腾 | 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。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。奔腾:跳跃着奔跑。 |
识字知书 | 谓有文化知识。 |
节哀顺变 | 抑制哀伤,顺应变故。用来慰唁死者家属的话。 |
作乱犯上 | 犯:冒犯。违抗尊长或朝廷,为悖逆或叛乱的行为。 |
祖传秘方 | 指祖先遗传下来的秘密配方。 |
婆婆妈妈 | 形容人动作琐细,言语罗唆。也形容人感情脆弱。 |
断织劝学 |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,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。后比喻劝勉学习。 |
密锣紧鼓 | 锣声紧,鼓点密。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。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、声势。 |
了如指掌 | 了:了解;清楚。指掌:指手掌里的东西。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;给人看一样。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。 |
当头棒喝 | 当头:迎头;喝:大声喊叫。原是佛教用语。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;或大喝一声;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。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。 |
精明强干 | 精细聪明;善于办事。也作“精明能干”。 |
叫苦不迭 | 不迭:不停止。形容连声叫苦。 |
屦及剑及 | 屦:鞋;及:赶上。形容人奋发兴起,行动果断迅速 |
望尘靡及 | 见“望尘莫及”。 |
光怪陆离 | 光怪:奇异的光彩;陆离:色彩繁杂。形容奇形怪状;五颜六色。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。 |
东道主 |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。 |
慢条斯理 | 形容说话做事动作缓慢;不慌不忙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