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土之谋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喻勤于经营谋划,防患未然。
出处《明史·赵世卿传》:“古者国家无事则预桑土之谋,有事则议全汤之策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sāng tǔ zhī móu
注音ㄙㄤ ㄊㄨˇ ㄓ ㄇㄡˊ
繁体桑土之謀
感情桑土之谋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近义词桑土绸缪、桑土之防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皆大欢喜(意思解释)
- 体恤入微(意思解释)
- 自我批评(意思解释)
- 人面兽心(意思解释)
- 蠢蠢欲动(意思解释)
- 饥肠辘辘(意思解释)
- 源源不断(意思解释)
- 挖空心思(意思解释)
- 生死有命(意思解释)
- 扶摇直上(意思解释)
- 青云直上(意思解释)
- 风和日丽(意思解释)
- 户告人晓(意思解释)
- 罪上加罪(意思解释)
- 文山会海(意思解释)
- 生公说法(意思解释)
- 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(意思解释)
- 众建贤才(意思解释)
- 室迩人遥(意思解释)
- 共为唇齿(意思解释)
- 短寿促命(意思解释)
- 白云苍狗(意思解释)
- 热气腾腾(意思解释)
- 会少离多(意思解释)
- 气味相投(意思解释)
- 雷大雨小(意思解释)
- 了如指掌(意思解释)
- 过门不入(意思解释)
※ 桑土之谋的意思解释、桑土之谋是什么意思由新迈词文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快马加鞭 | 对本来跑得很快的马再打几鞭。比喻快上加快。 |
四书五经 | 四书:亦称四子书,即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;五经: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。指儒家经典。 |
名重一时 | 一时期内名声很大,受到广泛重视。亦作“名震一时”、“名得当时”、“名噪一时”、“名倾一时”。 |
牛口之下 | 借指卑下的地位。 |
鬼瞰其室 | 谓鬼神窥望显达富贵人家,将祸害其满盈之志。 |
目不忍见 |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。同“目不忍视”。 |
苦口之药 | 苦口:口味苦。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。比喻尖锐的批评,听起来觉得不舒服,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。 |
性急口快 | 性子急,有话就说。 |
形影相吊 |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;相互慰问。形容非常孤单;没有伴侣。吊:慰问。 |
悬石程书 | 形容勤于政事。 |
吴头楚尾 | 今江西北部,春秋时是吴、楚两国交界的地方,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,楚地长江的下游,好象首尾互相衔接。 |
吉光片羽 | 片羽:一片羽毛;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块毛皮;吉光:古代传说中的神兽;毛皮为裘;入水数日不沉;入火不焦。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。 |
有血有肉 | 有生命;有活力;形容文艺作品形象生动;内容充实。 |
螓首蛾眉 | 螓:蝉的一种。螓首:额广而方;蛾眉:眉细而长。宽宽的额头,弯弯的眉毛。形容女子容貌美丽。 |
心旷神怡 | 心境开阔;精神愉快。旷:空阔;怡:愉快。 |
定国安邦 | 邦:国家。治理和保卫国家,使国家安定稳固。 |
满园春色 |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。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。 |
春去冬来 | 春天过去,冬天到来。形容时光流逝 |
羊质虎皮 | 质:本性。羊虽然披上虎皮,还是见到草就喜欢,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,它的本性没有变。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。 |
无稽之谈 | 稽:音机;查考;谈:话语;传言。没有根据的说法。 |
足衣足食 | 衣食丰足。指生活富裕。 |
充耳不闻 | 充:塞住;闻:听。塞住耳朵不听。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。 |
不在话下 |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;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;转入别的情节。现多指事物轻微;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;用不着说。 |
离本趣末 | 趣:通“趋”,趋向。丢掉根本,追逐末节 |
战不旋踵 | 旋:转。踵:脚后跟。打仗时不向后转。形容勇猛向前。 |
如火如荼 | 荼:音图。像火一样红;像茅草花一样白。比喻气势浩大而热烈。 |
束身受命 | 束身:约束自身,不放纵。比喻投案。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、听从命令。 |
止戈兴仁 | 止:停止。仁:仁政。停止战争,施行仁政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