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治武功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政绩和战功。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。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。
出处西汉 戴圣《礼记 祭法》:“汤以宽治民而除甚虐,文王以文治,武王以武功,去民之灾,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。”
例子唐太宗雄才大略,文治武功都有辉煌的成就。
基础信息
拼音wén zhì wǔ gōng
注音ㄨㄣˊ ㄓˋ ㄨˇ ㄍㄨㄥ
感情文治武功是中性词。
用法联合式;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用兵打仗。
辨形“功”,不能写作“工”。
近义词太平盛世、经国济世
反义词兵荒马乱、文恬武嬉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残花败柳(意思解释)
- 苦尽甘来(意思解释)
- 南辕北辙(意思解释)
- 进本退末(意思解释)
- 损人不利己(意思解释)
- 疙里疙瘩(意思解释)
- 兵无常势(意思解释)
- 连编累牍(意思解释)
- 喔咿儒睨(意思解释)
- 作贼心虚(意思解释)
- 公才公望(意思解释)
- 三三两两(意思解释)
- 一窍不通(意思解释)
- 迭床架屋(意思解释)
- 春寒料峭(意思解释)
- 运筹帷幄(意思解释)
- 霜露之悲(意思解释)
- 诸如此类(意思解释)
- 困兽犹斗(意思解释)
- 举目无亲(意思解释)
- 张徨失措(意思解释)
- 饿殍满道(意思解释)
- 珠联璧合(意思解释)
- 天下为一(意思解释)
- 末大必折(意思解释)
- 鸡毛蒜皮(意思解释)
- 解甲归田(意思解释)
- 入文出武(意思解释)
※ 文治武功的意思解释、文治武功是什么意思由新迈词文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道骨仙风 | 谓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气质神采。 |
一门心思 | 一心一意。 |
疾如旋踵 | 旋踵:转动脚跟。快得就像转动一下脚跟。形容变化很快。 |
后继有人 | 继:继承。指后面有继承的人。 |
轻而易举 | 轻:轻松;举:向上托。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。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。 |
物美价廉 | 廉:便宜。东西价钱便宜,质量又好。 |
乘风破浪 | 乘:趁着。趁着顺风;破浪前进。比喻志向远大;气魄雄伟;不怕困难;奋勇前进;多含施展远大抱负之意。也作“乘长风破万里浪”、“长风破浪”。 |
放牛归马 |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。比喻战争结束,不再用兵。 |
百川归海 | 百川:泛指大小江河。所有江河最终都流入大海。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。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。 |
忧喜交集 | |
引鬼上门 | 比喻招来坏人。 |
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 | 施:加,给予。自己不愿意的,不要加给别人。 |
匡乱反正 | 消除混乱局面,恢复正常秩序。 |
防患于未然 | 患:灾祸;未然:没有这样,指尚未形成。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。 |
如臂使指 | 好像手臂指挥手指一样。比喻指挥、调动得心应手。 |
喟然长叹 | 喟然:叹气的样子。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。 |
扬威耀武 | 见“扬威曜武”。 |
归马放牛 |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。比喻战争结束,不再用兵。 |
望而生畏 | 看着就害怕。生畏:害怕。 |
祸国误民 | 祸:祸害;误:误导,耽误。指危害国家,误导人民。 |
黑不溜秋 | 形容黑得很难看。 |
胡子拉碴 | 形容满脸胡子零乱不齐的样子。 |
流里流气 | 举止轻浮,品行不端。 |
家无儋石 | 十斗为一石,两石为一儋。形容家里没有存粮。比喻家境困难。 |
贤母良妻 | 见“贤妻良母”。 |
凡夫俗子 | 泛指平庸的人。 |
人面狗心 | ①《晋书·苻朗载记》:“朗曰:‘吏部为谁,非人面而狗心,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?’王忱丑而才慧,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,故朗云然。”后因以“人面狗心”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。②犹言人面兽心。 |
才高七步 | 形容才思敏捷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