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存目想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谓凝目注视,用心思索。
出处唐·白居易《白蘋洲五亭记》:“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。予按图握笔,心存目想,覼缕梗概,十不得其二三。”
例子汝先当求一墙,张绢素讫,倚之败墙之上,朝夕观之。观之既久,隔素见败墙之上,高平曲折;皆成山水之象。心存目想,高者为山,下者为水。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书画》
基础信息
拼音xīn cún mù xiǎng
注音ㄒ一ㄣ ㄘㄨㄣˊ ㄇㄨˋ ㄒ一ㄤˇ
感情心存目想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引鬼上门(意思解释)
- 箪瓢屡空(意思解释)
- 丑声远播(意思解释)
- 进本退末(意思解释)
- 户限为穿(意思解释)
- 晓以大义(意思解释)
- 和风细雨(意思解释)
- 争先恐后(意思解释)
- 人心归向(意思解释)
- 来踪去迹(意思解释)
- 倒悬之危(意思解释)
- 之死靡二(意思解释)
- 刀光剑影(意思解释)
- 折臂三公(意思解释)
- 作贼心虚(意思解释)
- 不治之症(意思解释)
- 新官上任三把火(意思解释)
- 之子于归(意思解释)
- 时不我待(意思解释)
- 平地一声雷(意思解释)
- 卑鄙龌龊(意思解释)
- 任凭风浪起,稳坐钓鱼台(意思解释)
- 天网恢恢(意思解释)
- 引领翘首(意思解释)
- 图穷匕见(意思解释)
- 鸡口牛后(意思解释)
- 万变不离其宗(意思解释)
- 束身受命(意思解释)
※ 心存目想的意思解释、心存目想是什么意思由新迈词文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踏破芒鞋没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 | 到处寻找都没找到,却由偶然的机会轻易得到了。 |
安内攘外 | 原就药的疗效而言。后多指安定内部,排除外患。 |
畏缩不前 | 畏惧退缩,不敢前进。 |
悬而未决 | 一直拖在那里,没有得到解决。 |
吸血鬼 | 榨取他人血汗、劫取他人钱财、思想或者其他资源的人。 |
遁世离俗 | 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。 |
当机立断 | 面临紧急关头;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。当:面临;断:决断。 |
肝胆欲碎 | 欲:将要。肝和胆将要破碎了。形容极度悲痛或非常生气。 |
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 | 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,祸事却会接踵而至。 |
玉卮无当 | 卮:古代盛酒的器皿;当:底。玉杯没有底。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。 |
苦口之药 | 苦口:口味苦。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。比喻尖锐的批评,听起来觉得不舒服,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。 |
学而不厌 |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。形容好学。厌:满足。 |
诈奸不及 | 犹言十分奸诈。 |
忠臣不事二君,贞女不更二夫 | 事:侍奉,服侍。忠义之臣,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;贞节的妇女,不再嫁第二个丈夫。指忠诚不二。 |
饱食暖衣 | 吃的饱;穿的暖;生活富足;无忧无虑。 |
钿合金钗 | 钿盒和金钗,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。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。 |
珠玉之论 | 形容精辟的言论,卓越的见解。 |
斗水活鳞 | 语本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周昨来,有中道而呼者。周顾视车辙中,有鲋鱼焉。周问之曰:‘鲋鱼来!子何为者邪?’对曰:‘我,东海之波臣也。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’”后因以“斗水活鳞”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。 |
峨峨洋洋 |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。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。语本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伯牙善鼓琴,锺子期善听。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锺子期曰:‘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锺子期曰:‘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 |
意兴索然 | 索然:全无,空尽。兴致全无。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。亦作“兴致索然”。 |
风情月意 | 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情思。同“风情月思”。 |
战战业业 | 戒慎畏惧貌。 |
鲜血淋漓 | 淋漓:不停往下滴落的样子。形容鲜血流淌不止。 |
狼吞虎咽 | 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。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。 |
顾景惭形 | 看着身影,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。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、称号等而感到惭愧。 |
轻重缓急 | 缓:慢;不急。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;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。 |
形影相随 |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。形容关系密切;永不分离。 |
苦口婆心 | 苦口: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;婆心:老婆婆的心肠;指好意、善意。好心好意;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。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