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面之识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谓只见过一面,略有认识。
出处《宋史·范纯仁传》:“范纯仁,得一面识足矣。”
例子余幄奇,我无一面之识。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一章
基础信息
拼音yī miàn zhī shí
注音一 ㄇ一ㄢˋ ㄓ ㄕˊ
繁体一靣之識
感情一面之识是贬义词。
用法作宾语;指一面之交。
近义词萍水相逢、一面之交
反义词莫逆之交
英语have met for only once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双栖双宿(意思解释)
- 二百五(意思解释)
- 是非口舌(意思解释)
- 来去无踪(意思解释)
- 饿虎吞羊(意思解释)
- 下临无地(意思解释)
- 知其不可而为之(意思解释)
- 因噎废食(意思解释)
- 刀光剑影(意思解释)
- 识字知书(意思解释)
- 节哀顺变(意思解释)
- 衣锦还乡(意思解释)
- 败俗伤风(意思解释)
- 妻儿老小(意思解释)
- 饱食暖衣(意思解释)
- 急功近利(意思解释)
- 龙争虎斗(意思解释)
- 奇货可居(意思解释)
- 春去冬来(意思解释)
- 各行其是(意思解释)
- 礼坏乐缺(意思解释)
- 惴惴不安(意思解释)
- 战不旋踵(意思解释)
- 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(意思解释)
- 材优干济(意思解释)
- 头上末下(意思解释)
- 发人深思(意思解释)
- 拆东墙补西墙(意思解释)
※ 一面之识的意思解释、一面之识是什么意思由新迈词文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痛定思痛 | 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以后;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;让人震撼;也让人警醒。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;含有警醒的意思。痛:悲痛;哀苦;定:平静。 |
白费心机 | 白费心思,形容徒劳无益。 |
风驰电掣 | 弛:快跑;掣:闪过。像风奔驰;像电闪过。形容非常迅速;急闪而过。也作“风驰电赴”。 |
众喣山动 | 众人吹气,可以移山。比喻人多力量大。同“众喣漂山”。 |
当仁不让 | 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;不推托;不谦让。当:面对着;仁:原指正义的事;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。 |
春风风人 |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。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。 |
不攻自破 | 不用攻击;自己就破灭了。多指不正确的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;就露出破绽;站不住脚了。 |
偶一为之 | 偶:偶尔;偶然;为:做;干;之:代词;代某件事。偶尔做一回。 |
黄雀衔环 | 黄雀衔着银环以报答恩人。指报恩。 |
不置可否 | 置:搁;放;可:行;否:不行。不说对;也不说不对。指不明确表态。也作“不加可否。” |
龙驭上宾 | 亦作“龙御上宾”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”后因用“龙驭上宾”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。意为乘龙升天,为天帝之宾。 |
天下第一 |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。 |
胡支扯叶 | 见“胡枝扯叶”。 |
生知安行 | 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,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。 |
不合时宜 | 时宜:当时的需要或时尚。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。 |
刮目相看 | 去掉旧的看法;用新眼光看待。 |
洗耳恭听 | 洗耳:擦洗耳朵;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;恭:恭敬地。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。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。指专心地听。 |
形形色色 | 形容事物类别很多;各种各样的都有。形形:原指生出这种形体;色色:原指生出这种颜色。 |
骂骂咧咧 | 指在说话中夹杂着骂人的话 |
末大必折 | 谓树木枝端粗大,必折其干。喻下属权重,危及上级。 |
牛衣对泣 | 睡在牛衣里,相对哭泣。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。 |
遥遥无期 | 遥遥:很远。指日期遥远得很。说不定要到何年何月。 |
一弹指顷 | 手指一弹的时间。比喻时间极短暂。 |
步步深入 | 一步一步地进入事物的内部。 |
角巾东路 | 《晋书·羊祜传》:“尝与从弟琇书曰:‘既定边事,当角巾东路,归故里,为容棺之墟。’”意谓辞官退隐,登东归之路。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。 |
一清二楚 | 十分明白、清楚。 |
皮松肉紧 | 形容漫不经心,宽泛而无关紧要 |
亡羊补牢 | 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。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。亡:逃亡,丢失;牢:关牲口的圈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