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庸之道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中:折中;庸:平常。儒家的一种主张。指不偏不倚的折衷的原则和态度。
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中庸之为德也,其至矣乎。”
例子他一面想,这既无闭关自守之操切,也没有开放门户之不安:是很合于“中庸之道”的。(鲁迅《彷徨 幸福的家庭》
基础信息
拼音zhōng yōng zhī dào
注音ㄓㄨㄥ ㄩㄥ ㄓ ㄉㄠˋ
正音“中”,不能读作“zhòng”。
感情中庸之道是贬义词。
用法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含贬义。
辨形“庸”,不能写作“佣”。
谜语中路
近义词不偏不倚
反义词厚此薄彼、偏听偏信
英语the happy mean
俄语держаться промежуточной позиции
日语中庸の道(みち)
德语Doktrin von Maβ und Mitte(der goldene Mittelweg)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易放难收(意思解释)
- 满满当当(意思解释)
- 一钱太守(意思解释)
- 超俗绝世(意思解释)
- 野心勃勃(意思解释)
- 又红又专(意思解释)
- 当仁不让(意思解释)
- 大包大揽(意思解释)
- 叫化子(意思解释)
-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(意思解释)
- 官僚主义(意思解释)
- 顾影弄姿(意思解释)
-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(意思解释)
- 时至运来(意思解释)
- 徇私舞弊(意思解释)
- 讨价还价(意思解释)
- 流里流气(意思解释)
- 动魄惊心(意思解释)
- 舞刀跃马(意思解释)
- 不可磨灭(意思解释)
- 之子于归(意思解释)
- 聪明反被聪明误(意思解释)
- 叫苦连天(意思解释)
- 材雄德茂(意思解释)
- 稳如泰山(意思解释)
- 绵里藏针(意思解释)
- 踵武前贤(意思解释)
- 充耳不闻(意思解释)
※ 中庸之道的意思解释、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由新迈词文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痛痛快快 | 马上,毫不犹豫。尽情。 |
一手遮天 | 一只手把天遮住。形容依仗权势;玩弄手段;蒙蔽群众。 |
黄台之瓜 | 黄台:指《黄台瓜辞》,为唐李贤所作,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。比喻不堪再摘。 |
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说起 | 二十四史:清乾隆时刻《史记》等24部史书。比喻情况复杂,头绪繁多,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。 |
心里有鬼 | 指心里暗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计划。 |
昂首挺胸 | 昂:仰;抬起;挺胸:挺起胸膛。仰着头;挺起胸膛。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。 |
视微知着 | 看到细微迹象,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。 |
肝胆欲碎 | 欲:将要。肝和胆将要破碎了。形容极度悲痛或非常生气。 |
止沸益薪 | 谓本欲止水沸腾,却反而在锅下加柴。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。 |
花拳绣腿 |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实际上并无用处的工作。 |
路无拾遗 | 见“路不拾遗”。 |
一场空 | 努力和希望完全落空。 |
遗世绝俗 | 遗世:遗弃世间之事。脱离社会独立生活,不跟任何人往来。 |
白草黄云 |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。 |
超然物外 | 超然:脱离;不介入;物:客观世界。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;意指对现实的一切都不感兴趣。也比喻置身事外。 |
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 |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,用恩德来回报恩德。 |
生知安行 | 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,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。 |
雷大雨小 | 比喻说得多,做得少,声势很大,实效很小。 |
过门不入 | 经过家门而不回家。形容忠于职守,公而忘私。 |
狂风暴雨 | 大风大雨。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。 |
避俗趋新 | 避:舍弃;趋:奔赴,趋向。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。 |
浅见薄识 | 浅见:肤浅的见解。形容见闻不广,知识贫乏。 |
师严道尊 | 为师之道要尊贵、庄严。《礼记 学记》:“凡学之道,严师为难。师严然后道尊,道尊然后民知敬学。”宋 韩淲《涧泉日记》:“郑康成事马融,三年不得见,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……汉之师道尊严如此。” |
他山之石 | 别的山上的石头。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、错误的外力。 |
挂冠归去 | 冠:帽子,这里指官帽。把官帽取下挂起来。比喻辞官回家。 |
见所不见 | 见“见所未见”。 |
强颜欢笑 | 心里不畅快,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。 |
持之以恒 | 持:保持;坚持;之:代词;指所要坚持的东西;恒:长久;指恒心。有恒心地坚持下去。也作“持之以久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