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衡州(一本题作《白发》)
[明代]:杨基
五日白一发,十日皱一肤。
人生冰雪容,终作靴纹粗。
今朝清镜中,已与昨日殊。
不忧须眉苍,但恐皮肉枯。
肉枯亦常理,所念非壮图。
有亲恩最深,抚养劳勤劬。
怜我幼失怙,爱我如掌珠。
斯恩未及报,不敢忘须臾。
书来得凶问,哀顿空号呼。
衣衾与棺敛,弗得亲走趋。
家山在万里,那能返故都。
树头哑哑啼,愧杀返哺乌。
有子初学言,行步要母扶。
已解索梨栗,未知识之无。
重在托宗祀,岂暇问贤愚。
弟妹皆漂零,远在天一隅。
仲氏久无信,梦中时友于。
艰难斥卤滨,何以保微躯。
计工当已还,母乃东归吴。
童仆各分飞,仅有赤脚奴。
竛竮苦肺疾,终夜声呜呜。
怜渠亦解事,剪伐供樵苏。
异乡骨肉远,赖此相支吾。
嗟我客梁楚,只身亦崎岖。
白昼畏豺虎,夜防狸与狐。
所赖筋力强,窜伏幸无虞。
今年觉衰倦,自怯行远途。
东风洞庭波,落日青草湖。
鱼龙来欺人,烟涛惨模糊。
兹晨过衡阳,霁景差可娱。
桃花白练带,春水绿菰蒲。
感此颜色妍,暂使忧心苏。
万事信有命,抚膺长叹吁。
五日白一發,十日皺一膚。
人生冰雪容,終作靴紋粗。
今朝清鏡中,已與昨日殊。
不憂須眉蒼,但恐皮肉枯。
肉枯亦常理,所念非壯圖。
有親恩最深,撫養勞勤劬。
憐我幼失怙,愛我如掌珠。
斯恩未及報,不敢忘須臾。
書來得兇問,哀頓空号呼。
衣衾與棺斂,弗得親走趨。
家山在萬裡,那能返故都。
樹頭啞啞啼,愧殺返哺烏。
有子初學言,行步要母扶。
已解索梨栗,未知識之無。
重在托宗祀,豈暇問賢愚。
弟妹皆漂零,遠在天一隅。
仲氏久無信,夢中時友于。
艱難斥鹵濱,何以保微軀。
計工當已還,母乃東歸吳。
童仆各分飛,僅有赤腳奴。
竛竮苦肺疾,終夜聲嗚嗚。
憐渠亦解事,剪伐供樵蘇。
異鄉骨肉遠,賴此相支吾。
嗟我客梁楚,隻身亦崎岖。
白晝畏豺虎,夜防狸與狐。
所賴筋力強,竄伏幸無虞。
今年覺衰倦,自怯行遠途。
東風洞庭波,落日青草湖。
魚龍來欺人,煙濤慘模糊。
茲晨過衡陽,霁景差可娛。
桃花白練帶,春水綠菰蒲。
感此顔色妍,暫使憂心蘇。
萬事信有命,撫膺長歎籲。
唐代·杨基的简介
杨基(1326~1378)元末明初诗人。字孟载,号眉庵。原籍嘉州(今四川乐山),大父仕江左,遂家吴中(今浙江湖州),“吴中四杰”之一。元末,曾入张士诚幕府,为丞相府记室,后辞去。明初为荥阳知县,累官至山西按察使,后被谗夺官,罚服劳役。死于工所。杨基诗风清俊纤巧,其中五言律诗《岳阳楼》境界开阔,时人称杨基为“五言射雕手”。少时曾著《论鉴》十万余言。又于杨维桢席上赋《铁笛》诗,当时维桢已成名流,对杨基倍加称赏:“吾意诗境荒矣,今当让子一头地。”杨基与高启、张羽、徐贲为诗友,时人称为“吴中四杰”。
...〔
► 杨基的诗(232篇) 〕
宋代:
华岳
白旄持节使单于,万里风烟十载余。
柳毅不行沙漠路,却凭归雁为传书。
白旄持節使單于,萬裡風煙十載餘。
柳毅不行沙漠路,卻憑歸雁為傳書。
唐代:
庞蕴
尘六门前唤,无情呼不入。二彼总空空,自然唇不湿。
从此绝因缘,葛五随缘出。惟有空寂舍,圆八同金七。
塵六門前喚,無情呼不入。二彼總空空,自然唇不濕。
從此絕因緣,葛五随緣出。惟有空寂舍,圓八同金七。
宋代:
释绍昙
美如西子离金阙,娇似杨妃倚玉楼。
犹把琵琶半遮面,不令人见转风流。
美如西子離金阙,嬌似楊妃倚玉樓。
猶把琵琶半遮面,不令人見轉風流。
近现代:
吕碧城
已信潮音是梵音,沧浪淘洗去来今。百年身世此沉吟。
揭地蛮烟谁扣马,稽天狂海待填禽。楼船高处怕登临。
已信潮音是梵音,滄浪淘洗去來今。百年身世此沉吟。
揭地蠻煙誰扣馬,稽天狂海待填禽。樓船高處怕登臨。
近现代:
刘永济
西风偷换鸣蝉树,綀襟嫩凉先怯。淡霭沉山,稀星堕水,秋阔天容如抹。
瑶宫片月,映深碧层霄,洞然莹彻。万景昏冥,世间惟此最高洁。
西風偷換鳴蟬樹,綀襟嫩涼先怯。淡霭沉山,稀星堕水,秋闊天容如抹。
瑤宮片月,映深碧層霄,洞然瑩徹。萬景昏冥,世間惟此最高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