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韦应物的诗 >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

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

[唐代]:韦应物

夹水苍山路向东,东南山豁大河通。

寒树依微远天外,夕阳明灭乱流中。

孤村几岁临伊岸,一雁初晴下朔风。

为报洛桥游宦侣,扁舟不系与心同。

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两岸青山夹着洛水,船顺水向东航行,东南方向的山谷开阔,洛水与黄河相通。

稀疏的树木远在天边隐约可见,夕阳映照在汹涌的河水中忽暗忽明。

想起了几年前出现在伊河边的孤零零村落,眼前是雨霁初晴,一只孤雁在朔风中向南方飞去。

我要告诉在洛桥漫游的作官的朋友,我的心思就像不拴系的小船随波逐流。

注释

巩:今河南巩县。洛:洛水。这里的巩洛,即是指巩县洛河注入黄河处。

豁:大洞,此指两山交界处的深谷。大河:指黄河。

依微:依稀,因距离遥远而模糊不清的样子。

乱流:指众多的河流。

伊岸:伊水畔。

桥:洛阳洛河上之天津桥。游宦侣:在外地作官的朋友。

扁舟:小船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李志敏.唐诗名篇鉴赏.北京:京华出版社,2011:142

2、杨佐义.全唐诗精选译注.长春:长春出版社,2000:716

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创作背景

  韦应物于大历八年(773)秋冬之间,曾南下江淮,准备到广陵(今江苏扬州)去谋事。在广陵盘桓了八九个月,一事无成,于大历九年(774)秋天,怀着怅然若失的心情北归,在淮水边上遇见了过去在洛阳耐的同僚李主簿,写下了这首七律名篇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倪其心 等.唐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:679-680

韦应物简介

唐代·韦应物的简介

韦应物

韦应物(737~792),中国唐代诗人。汉族,长安(今陕西西安)人。今传有10卷本《韦江州集》、两卷本《韦苏州诗集》、10卷本《韦苏州集》。散文仅存一篇。因出任过苏州刺史,世称“韦苏州”。诗风恬淡高远,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。

...〔 ► 韦应物的诗(487篇)

猜你喜欢

题鹌鹑图为都事李鸿渐赋

刘崧

鹑居鷇食见天机,踯躅蓬茆顾影稀。长忆野田秋日晚,马头惊起一双飞。

忆远曲

唐代元稹

忆远曲,郎身不远郎心远。沙随郎饭俱在匙,
郎意看沙那比饭。水中书字无字痕,君心暗画谁会君。
况妾事姑姑进止,身去门前同万里。一家尽是郎腹心,

陪王郎中寻孔征君

唐代韦应物

俗吏闲居少,同人会面难。偶随香署客,来访竹林欢。
暮馆花微落,春城雨暂寒。瓮间聊共酌,莫使宦情阑。

如梦令 其二十一

卢青山

于物于人咏讫,剩有空空四壁。壁本匪吾私,幸我以之名室。

沉默,沉默,伴我年年对立。

次韵答黄玉田

明代林熙春

汉家循吏次公尊,六息繇来自主恩。洱海夙归山斗望,闽山还忆保釐垣。

百年诒谷庭兰茂,三径栽花渭竹存。祇恐圣朝招隐急,风雷半夜起云屯。

和御制诗五首 其五

唐代王质

景运开乾德,升平到政和。七星摇帝座,两界隔天河。

义士何曾少,谋夫不在多。鲤鱼长尺半,恐有扣牛歌。